
注:腹式呼吸不是刻意鼓肚子,是横膈肌向下,让肺充分伸张(网上看下膈肌的动态视频就知道了),压力自然传导到下腹部(丹田),并不复杂神秘。
一、越来越注意到呼吸
当自己越来越安静,就会越来越注意到自己的呼吸。因为呼吸其实是很大很重要的动作。就像本我宁静一直都在,支撑我们,但被忽略。
就像一个安静的房子里,你会听到自己的呼吸声。人安定下来,会觉察到很多很多东西,身体的各种不舒服是最直观的。
二、我的历程
我对瑜伽类并不热衷(但越来越认识到其优点),对中医、打坐、冥想类并不热衷。因为个人觉得更重要的是正念和放松,我逛公园就感觉很放松,不必紧绷的研究其他。而且我觉得为什么那些人常常并没有开悟,说明关节并不在此。
我不太喜欢神秘、高深莫测的东西,喜欢简单深刻的解释,习惯现代心理学、现代医学。
这几年越来越放松,心理健康越来越恢复以后,对身体的状态、呼吸的状态、吃饭细嚼慢咽等细节更觉察了。
打网球和血糖管理让我更认识臀腿肌肉、全身肌肉量的重要,所以没事就深蹲、蹲马步、保加利亚蹲,意识到核心的重要性。久坐和游泳让我更觉察背部肌肉的重要,去拉单杠。
运动和精神、心态的改变,让我的体态也好了一些。
长期游泳让我的呼吸不自觉地深长,让我更发现到膈肌的存在和重要性。长期的放松,让我经常注意到自己默默开始腹式呼吸。
而声音的研究,所谓的丹田音,核心也是肩嗓放松、腹式呼吸和膈肌。(前文《嗓音与阶级:打工人为什么常提着嗓子而不用丹田音》)
身心灵一体,是所有关注身心健康、心理学精神分析、心灵类、修行类的人都会注意到。前文《心力/力比多决定命运》
继而我发现,我坐着的时候,可以不自觉腹式呼吸(体态、放松等不自觉中改善了),但站着的时候,腹式呼吸很别扭。现在慢慢锻炼,在站着、走路的时候,悠长的腹式呼吸,两条腿像在拉风箱一样。
三、我发现我长期是“胃式呼吸”
这是我发明的一个描述:
1.习惯憋气;前文《注意力集中时不自觉憋气?我对自己的一个精神分析案例》,核心是童年紧张防御机制的躯体化。很多时候很安静深入的思考,但发现自己憋着很小很小的一口气在呼吸,乃至手托下巴手指堵着鼻孔,这是长期的习惯了。
2.习惯提嗓子讨好:前文《嗓音与阶级:打工人为什么常提着嗓子而不用丹田音》写了我以前的情况。
3.习惯浅呼吸:长期慢性压力、紧张
4.上身佝偻、脖子前倾
5.胃不舒服:长期慢性压力、不好的饮食习惯、食谱;现在大家慢慢知道胃部是情绪器官。
6.胃酸反流食管:剑突下方酸疼(烧心),咽炎(咽炎的一大成因是胃酸反流食管)
7.我总的表现是“胃式呼吸”
啥意思呢?呼吸很浅,一小口气顶在剑突(肋骨下方的弧顶)下,横膈肌和贲门(胃的入口,食管和胃的交界)这里。而不是充分的腹式呼吸深沉到下腹部(丹田)。
然后说话的时候提着嗓子(提着肩膀,捏着嗓子),胃部颤动,加上咽炎影响嗓子和呼吸节奏,有时候讲话我不舒服别人听着也不舒服。有时候受气了,更是胃疼。
多年的胃式呼吸并不常常注意到,但显然很不健康,长期读书思考的生活中,自然有更大的负担,更低的效率。
除了前述的问题,包括咽炎,肩颈酸痛,胃疼等,职场上慢性压力的常见后果还有暴饮暴食、胰岛素抵抗等,我都一一表现。
我30岁的时候胃部相关的肿瘤指标ca1xx异常,着实把我吓坏了,而确诊胰岛素抵抗时候,我在医院哭出来了,感觉很无助无力。也促进我对生命和生活的态度质变,那时候我已经皈依马列,这是后面一系列生活变化的起点。
前文《30岁肿瘤指标异常后,我更加健康了》
四.腹式呼吸的好处
有意识地锻炼腹式呼吸的好处:渐近改变呼吸习惯,锻炼横膈肌。
腹式呼吸的好处:呼吸更省力,能更有效地进行气体交换(因为肺部下叶血供最丰富),并能刺激支配内脏的“休息-消化”神经系统(副交感神经),按摩肠胃。
所以对于很多修行流派(瑜伽、打坐、中医、太极、冥想)很看重。
五.为什么人会丢掉婴儿期的腹式呼吸习惯
a.体态改变,直立时核心自然紧绷,久坐时挤压腹腔。
b. 压力。胸式呼吸是战僵逃等压力防御模式、激烈运动模式下的呼吸方式,长期慢性压力和应激,会让胸式呼吸成自然。
c.快节奏的生活和对话,让人习惯急促的浅呼吸
d.用进废退,膈肌衰退,辅助呼吸肌(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则会过度紧张、代偿,导致肩颈酸痛等
道家讲“复归于婴儿”,有一部分就是呼吸方式回归腹式呼吸(哈哈)。
六、我们看到社会异化对人身心的不自觉改变
写这篇更多的也是展示我一贯的理念,每个人本自具足,到底什么让人远离了本自具足,远离了自然而然。腹式呼吸是最自然而然的、本能的,婴儿就习惯了的,而且是身体喜欢的。但被我们丢掉、废弃了。
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就介绍了工业、城市、工场对工人身心健康状态的摧残。现代的写字楼、格子间、等级制、紧张的生活也是一样。
七.觉察
上述也看到,从浅呼吸、胸式呼吸、“胃式”呼吸到腹式呼吸,更重要的是不是细节和技巧,而是觉察,自己的身体状态(久坐、佝偻)、心理状态(长期紧张、应激、迎合)。
提高觉察度本身,很多时候比锻炼本身更重要。 远离紧张和刻意,恢复自然而然。
《庄子·大宗师》: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嗌言若哇。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
这句话真的是我和很多普通人的精确形象描述啊。
八.关怀而非指摘
很多成长类、锻炼类自媒体,都在贩卖焦虑,说你看你多差(呼吸浅、体态差),多危险,原因是你多懒惰、多废柴,根源你是内在小孩问题很大,还不赶紧跟着我改变。(我打这段字都感觉胃部收紧了一点,呼吸更浅了)。
我的文章更多的是对普通人的启发、关怀,减少自我指责。学会更多的放松、不努力、爱自己。力比多不是内在小孩,是内在心智。前面也看到,庄子更多的不是修行法术,而是修行的纲领,坐忘是道,而不是术。让人觉察,恢复自然和天人合一。禅宗很多流派批判执迷于枯坐,也是一样道理。
30多岁以后觉察的很多事情,觉得人生处处不公平,人跟人无从比较,所以那些精英主义贩卖努力,真的毫无意义。大梦谁先觉。
这篇文章也是我马克思、庄子、心理学的体系的又一个实战运作体现。推荐大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股票正规配资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