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新社报道,交通锥、自行车、破旧的椅子……这些物品在老旧小区里都可能成为占车位的“神器”。在寸土寸金的一线城市,老旧小区的“车位之争”,折射出产权模糊、权责不清、管理缺位等多重问题。
如何破解老旧小区停车位“僧多粥少”的治理难题,上海长白新村街道韵都城小区通过制度创新与技术赋能,探索出一条公共资源公平分配的新路径。
拥有1615户业主的韵都城小区,曾长期受困于机动车停放矛盾。登记在册的机动车与停车位之间一度存在300余个车位缺口,导致绿化带遭碾压损毁、消防通道被堵塞等乱象频发。其中,地面200余个固定车位的业主和临停业主之间的矛盾最为突出,“一边是临停车辆找不到空闲车位,一边是固定车位闲置着也不让停”。
面对顽疾,小区第三届业委会通过业主大会改革确定了小区新的停车管理办法,明确“固定车位业主若晚10点未归,呼吁车位共享给临停业主使用”。与此同时,推行“三证合一”资格审核,通过比对房产证、行驶证、户口本,清退非业主车辆,有效压缩虚增需求。
当附近街区的228街坊改造释放17个新增车位时,虽然停车费高于小区内部车位,但依旧有80位业主申请,面对80:17的供需比,小区第四届业委会组建停车工作小组,创造性引入数字化摇号系统:00后居委干部设计的小程序,将报名信息导入后实现全程透明摇号,通过事前公示资格名单、事中公开摇号过程、事后按序轮候补位,用技术手段确保程序正义。
韵都城小区的探索表明,停车治理绝非简单的资源调配,只有以程序公平重塑社区信任、以技术理性构筑治理基石,才能破解城市更新中的资源分配难题。
据了解,韵都城的停车方案改革是长白新村街道透明物业创建工作中的一个案例,期待他们的治理经验可以为其他小区“停车难”提供借鉴。
股票正规配资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