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陈明义被授予少将军衔。到了1957年,他又获得了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等多项荣誉。同年,刚满40岁的陈明义被选拔送往北京的高等军事学院进修学习。这所学院的院长正是著名的刘伯承元帅。陈明义从小时候一个普通放牛娃,到如今成为一名少将,刘伯承见证了他的成长历程。正是刘伯承将陈明义从一个十七八岁的小参谋培养成了抗战时期的旅参谋长,解放战争中的军参谋长,最终成为西藏军区的参谋长和副司令员。
刘伯承曾多次叮嘱陈明义,要珍惜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陈明义对此深感责任重大,郑重地点头表示会全力以赴。时光飞逝,陈明义顺利完成学业毕业了。毕业之际,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徐立清询问他毕业后的工作意向。陈明义表示听从组织安排。徐立清建议他是否愿意回到西藏工作,陈明义毫不犹豫地表示:“只要组织需要,我愿意愉快地服从。”就这样,陈明义开始了在西藏长达25年的坚守。
在这漫长的岁月里,陈明义的孩子们都留在四川成都,只有他在休假或开会时,才能短暂地与子女们相聚。陈明义对孩子们要求严格,尤其是在工作分配方面,从不以权谋私,反而有时刻意给他们“加点难度”,希望孩子们在挑战中成长。得知儿子陈赤军高中毕业后,他特意写信劝儿子去有实战机会的部队锻炼,并叮嘱他千万不要有任何优越感。
展开剩余77%陈赤军被分配到了54军下属的一个炮团。54军曾参加过1959年西藏平叛及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巧合的是,陈赤军所在炮团驻地铜梁县正是邱少云烈士的故乡。陈赤军给父亲回信,表达了自己立志成为像邱少云那样英雄战士的决心。但在和平年代,他更像雷锋式的模范战士:入伍后,他第一个月的津贴就买了一套理发工具,利用休假为战友和周边百姓免费理发。因文化水平较高,他还经常帮战友和家人写信,深受大家喜爱。凭借踏实努力,他很快加入共产党,先后获得“五好战士”和“模范团支部书记”等荣誉称号。
陈赤军谈到自己的进步时,强调主要靠自己的努力,与父亲无关,因为父亲从不干预他的成长。记得他在北京读初中时,父亲来京开会,特意抽空去看他。当时正值三年困难时期,陈明义没有带孩子去宾馆吃饭,也没留下一分钱,只在临别时给了半斤桂圆。陈赤军衣服破旧,父亲让他把旧军装改穿。后来,张国华司令员来北京开会,特派秘书把陈赤军接走。久未饱餐的陈赤军一口气吃了四碗米饭和几个花卷,吃得撑得直站起来。尽管父亲官职显赫,但对他从不搞特殊化,要求依然严格。
陈雪冰从小体弱多病。1957年,陈明义夫人周锦文在上班时接到学校电话,称孩子高烧达41度,已被送入四川医学院医院抢救。周锦文惊慌失措。恰在此时,陈明义从西藏开会返程,飞机途经成都加油。接机的川办主任顾草萍告诉陈明义,雪冰病重,已下达病危通知。陈明义立刻赶往医院病房,看到儿子痛苦的模样,心如刀绞。但他没有停留太久,只匆匆探望后离开,嘱咐主治医生“死马当活马医”,全力抢救。经诊断发现败血症病因,治疗顺利,孩子很快康复。
1966年,陈雪冰初中毕业,想参军。陈明义认为孩子年纪尚小,建议继续读高中。张国华将军得知情况后说:“现状特殊,学校暂时停课,子承父业,就让他去西藏当兵吧。”入伍后,陈雪冰是全连最年轻的战士,个头比步枪还高。他没有因年幼而懈怠,而是与战友们一样认真完成训练。1969年,他调入特务连警卫排五班当班长,后来升为警卫排长。1970年,周锦文因自行车事故小腿骨折,生活不便。领导计划调陈雪冰回成都照顾母亲,但根据陈明义意见,调动取消,要求他继续在基层锻炼。于是,陈雪冰一直服役至1976年才转业到地方。
陈红兵16岁参军,初入部队就在四川某团服役。该团有九个步兵连,其中一个最艰苦的连在农场生产,陈明义坚决让他去最艰苦的连队磨炼。农场生活艰苦,陈红兵任劳任怨,毫无怨言。17岁时,他加入共产党。1972年,武汉大学来团招收大学生,团里推荐他攻读经济系。陈红兵照组织安排去了武汉大学。两个月后,陈明义得知此事,马上打电话给团领导:“陈红兵没考试怎么就去上大学?马上叫他回来!”团长回:“他能上大学,是他表现好,跟你当爸爸没关系。”大学毕业后,陈红兵在成都军区陆军学院任教,转业前官至上校正团职。
陈蓉燕16岁时还未高中毕业,就被父亲送到河北衡水县大戈村公社艾单坨大队当知青。农村没有电灯,睡的是硬木门板,但她并未觉得苦,毕竟家中衣服常打补丁,早已习惯朴素生活。她在农村劳动了两年,曾短暂当过小学老师。1976年,北京空军下乡招兵,她报名入伍,先后担任卫生员和护校学生,毕业后分配到空军总医院做护士。1981年调到成都空军医院,工作勤恳,从未请假,被评为“优秀护士”。有一年,她请求父亲帮忙去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学习。虽然父亲作为成都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有能力帮她,但他并未插手,而是语重心长地教导:“你该在哪里工作听组织安排,别来找爸爸帮忙。无论是医生还是护士,都是为人民服务。”
1989年,陈蓉燕离开护士岗位,转业到四川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热心民族工作,仍兢兢业业,认真履行公务员职责。几位子女的成长和进步都离不开父亲陈明义的严格要求。他不仅没有给孩子们走后门,反而常常“压着他们”,不允许任何特殊待遇。孩子们都理解父亲的良苦用心,常说:“找爸爸求助,他根本不管。”但正是这种严格,成就了他们的优秀人生。
参考资料:《将军丹心儿女情》、《高路入云端:陈明义将军传》
发布于:天津市股票正规配资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