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李鹏总理与妻子朱琳以及儿女们在1960年代拍摄的珍贵全家福,照片中的五口之家洋溢着幸福的氛围。李鹏总理与朱琳夫人站在孩子们身后,身边的三个孩子当时正值小学年纪,按年龄排序分别是长女李小琳、大儿子李小鹏和小儿子李小勇。三个孩子神情严肃,站得笔直,显得有些拘谨,而李鹏则微笑着,看上去满是温馨与自豪。这张照片见证了一个特殊时刻——一个繁忙的国家领导人与家人的团聚时刻,承载着浓厚的亲情和无尽的感慨。
谈到李鹏的家人,对他影响最深的,莫过于父母。在他回忆起往事时,深感父母无私的爱与深远的教诲。虽然父母的出身并不贫困,但他们最终都投身了革命,甚至为中国的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李鹏的父亲李硕勋,生于1903年2月23日,是家中排行第三的孩子,拥有一位经商的大哥、一位教书的二哥,以及一个妹妹。李硕勋从小便心怀国家、爱国情深。无论在宜宾还是成都求学期间,他都积极参与学生运动,投身革命,1922年底因遭到军阀通缉,李硕勋辗转来到北京。1924年,他考入上海大学社会系,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自此,他投入了为党工作的大业。
1925年,李硕勋在杭州遇见了赵世萱,这段缘分让两人在1926年8月步入了婚姻殿堂。赵世萱出生于1903年1月17日,原名赵世萱,后来改名赵君陶,来自一个商贾家庭。赵君陶是家中九个孩子中的最小者。她的父亲做生意非常成功,家庭富裕。赵君陶的成长环境充满了知识和智慧。1926年,李硕勋与妻子赵世萱应中央的召唤前往武汉工作,并参与了“八一”南昌起义。两人共同指挥部队,在江西德安车站奋勇作战,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正是在此时,李鹏诞生了。
展开剩余77%李鹏出生时,李硕勋正因革命工作在浙江一带活动,直到1929年3月,李硕勋才回到上海,而此时李鹏已接近半岁。李硕勋为他取名“李远芃”,寓意着家中多了一个革命的后代,寓意他像植物一样根植于中国的土地。而“李鹏”这个名字则是在李硕勋临行前由蒋南翔为李鹏改的,一直到今天仍然沿用。
然而命运对李鹏并不温柔,1929年春,李硕勋在上海继续为党工作,并被任命为红七军政委。不久后,他在一次赴海南岛开会时被国民党军队捕获,并英勇就义,年仅26岁。李鹏年仅三岁,便失去了父亲。
到了1939年,李鹏开始在成都温江县的小学读书,那里他遇到了邓颖超,并随后跟随邓颖超前往重庆。邓颖超出于安全考虑,将李鹏送到北培的吴玉章养病处,在那里李鹏第一次接触到水力发电的知识。1940年秋天,李鹏与周总理见面,周总理看到李鹏时,开怀笑道:“这个孩子越长越像硕勋了。”邓颖超笑着回应:“我觉得更像君陶。”周总理注意到李鹏稍微有些驼背,于是轻拍了他的肩膀,叮嘱他要挺直腰板,保持身体健康。这一细节李鹏终身难忘,因为在后来的岁月中,每次见到周总理时,总理都会提醒他保持挺胸。
此后,李鹏进入延安,开始接受系统的教育。1942年,李鹏进入延安大学中学部学习。一天,他前往毛主席、周总理、陈云等领导人常驻的杨家岭。在陈云的窑洞中,李鹏和陈云一同度过了一段时光,傍晚时分,陈云邀请李鹏共进晚餐,这时李鹏见到了毛主席。毛主席一听说李鹏是李硕勋的儿子,高兴地说道:“李硕勋同志我想起来了,他参加过南昌起义,后来听说在海南岛牺牲了。”毛主席与李鹏谈起了《三国演义》,得知李鹏最佩服曹操,毛主席满意地点头,并向陈云表示:“这个孩子了不起,要好好培养,将来一定是人才。”
此后,李鹏在周总理的推荐下赴苏联莫斯科动力学院深造,学成归国后,李鹏开始在东北水电厂工作,逐步展开了他长达三十年的电力事业生涯。
1957年,李鹏在吉林市的一次联欢会上遇见了未来的妻子朱琳。当时的朱琳还叫朱霁凌,穿着紫红色的女士套装,梳着两条大辫子,明亮自信的大眼睛与端庄的举止立刻吸引了李鹏的注意。朱琳来自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母亲赵雪芳是一位有着教育背景的女性,父亲朱纪恂也同样是位知识分子。朱琳在解放初期与妹妹朱霁清一同考入了高中,双双以优异成绩考入了大学,并最终成为一名翻译。朱琳与李鹏的第一次舞会之后,两人开始逐渐了解彼此,并对彼此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1958年7月10日,李鹏与朱琳在北京的婚姻登记所正式结婚。婚后,他们育有三名子女,分别是女儿李小琳,长子李小鹏和次子李小勇。李小琳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力系,后来成为了“电力一姐”。李鹏虽然工作繁忙,但一直非常注重对子女的培养,尤其是在教育上给予了极大的关心。李小琳在父亲的影响下非常刻苦,成绩也一直十分优秀。2008年,她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带着她清新优雅的形象和责任感,投入到电力改革的事业中。
在李小琳眼中,李鹏不仅仅是父亲,更是她的榜样。她曾这样评价父亲:“父亲做事认真,很多事情,他都亲力亲为。”
发布于:天津市股票正规配资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