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1月16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上刊发了一篇长篇报道,标题为《安徽大步赶上来了!》。文章详细介绍了安徽省在经过长时间沉寂后,形势发生了令人震惊的变化。自从安徽的改革措施被“捂”了八个多月,随着这些变革的落实,安徽的经济、社会各方面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跃升。
当天晚上,时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的万里接到了一通来自北京的神秘电话。令他意外的是,电话的那头是邓小平。原来,邓小平看了《人民日报》上的报道后,特地给万里打来电话,向他表示祝贺。邓小平在电话中说道:“我是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完这篇报道的,安徽真的上来了,中央放心,我向你表示祝贺!”万里听后激动不已,回应道:“谢谢老首长的关心。”
展开剩余81%回顾1975年,邓小平第二次复出后,立即开始了大规模的整顿工作,尤其在铁道系统。他亲自任命万里为铁道部部长,并赋予他《九号文件》的授权,全面推动改革。万里在面临重重困难的情况下,迅速展开改革。为了打破铁道系统的固有僵局,他亲自前往郑州三次,江南四次,处理了一系列复杂的铁路问题。万里凭借着卓越的领导力和果断的决策,使得铁路系统原本的混乱逐渐得到了有效治理,甚至被誉为“正点部长”以及“救火队长”。
然而,正当万里如火如荼推进改革时,“四人帮”却陷害他,使得他在1976年下半年被派往铁道部门的果园中接受劳动改造。用万里的话来说,这一转变就像是从巅峰跌落到了谷底。幸运的是,万里很快从果园的高场长那里得到了好消息——北京来电话了。一辆专车驶入果园,接走了他。万里随即告别高场长,开始了新的旅程。
在返回营口市委的途中,万里通过电话与中组部的同志联系得知,湖北省委第二书记的职位暂时空缺,中央有意将他派往湖北。万里并未感到惊讶,因为他始终把自己视作“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就搬。然而,在前往北京之前,万里决定去拜访邓小平。那时,邓小平还处在半解放状态,等待着即将召开的十届三中全会。
与邓小平见面后,万里向邓小平告知了自己将赴湖北的消息。邓小平却表示,这样的安排并不妥当。他认为,安徽的改革形势比湖北更为严峻,万里具有极高的能力,应该去安徽。邓小平进一步强调,安徽需要一位“快刀斩乱麻”的干部来解决一系列复杂问题。万里尝试解释说,中组部已经决定了他的去向,但邓小平坚决要求万里推迟报到,向中央建议调整他去安徽。万里听后深感责任重大,不禁点头称是。
1977年6月,邓小平与叶帅通了一个简短的电话。邓小平在电话中提到,安徽省的改革形势已经急需解决,过去八个月的沉默已经无法继续,必须派一位果敢干练的干部去承担这个重任。叶帅询问邓小平的建议时,邓小平直接推荐了万里。
万里赴安徽前,党中央的领导人华国锋也亲自找万里谈话,并对他寄予了厚望,期望他能够扭转安徽的严峻局面。万里上任后,第一步便是通过“省、地、县”三级的领导班子大规模调整,迅速开展改革工作。他深知,优秀的干部队伍是推动改革的核心。因此,他决定从一开始就重建安徽省委的领导班子,确保改革工作有坚强的保障。
万里在调研中发现,原安徽省委常委中的15位成员大部分是因“支左”而被提拔的军人,或者是知识青年和群众代表。经过与党内高级领导的商讨,万里决定保留其中的5名老干部,其余10名则全部调整。这一举措虽然得到了部分人的不满,但万里始终坚持,只有进行彻底的清理,才能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不久后,万里收到了大量的控告信,这些信件中大多数都指责新省委“残酷无情”,类似“还乡团”一类的字眼频繁出现。然而,万里并未因此动摇,反而笑着对赵守一书记说:“骂得好啊!这正是我们的工作方向,我们就是‘还乡团’,但我们是共产党的‘还乡团’,无产阶级的‘还乡团’。”他强调,尽管有些人曾在文革中走错了路,但不能一棍子打死。对于那些要官者,他毫不妥协,表示绝不为他们提供任何晋升的机会。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安徽省的经济状况逐渐好转。到了1977年年底,安徽已经开始赶上全国其他省份的发展速度。1978年初,《人民日报》再度刊文报道了安徽的改革成果。邓小平看到这篇报道后,马上给万里打电话表示祝贺,并鼓励他说:“安徽是个农业大省,农业一直未能得到根本性解决,安徽的形势尤其严峻,希望你能在改革的道路上坚持到底!”万里则表示,省委计划下去搞调研,正如毛主席所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不久后,一名求官者带着丰厚的礼品来到了万里家中,试图通过送礼谋取职位。万里当场拒绝,并严厉斥责了这位求官者。尽管如此,这名求官者依然执意留下礼品。万里心生不快,立即请妻子边涛将这些礼品带回去,并告诉求官者:“我把东西放在花园十字中心了,谁愿意拿走谁拿走,我可不管这事。”此事过后,万里听闻那位求官者因贪污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心中不禁感叹自己坚守正道的选择。
改革继续推进,万里深知,安徽的经济问题仍然刻不容缓。带着团队深入基层调研时,万里震惊地发现,尽管社会主义已经实施近三十年,但许多百姓依旧生活贫困。有一次,他与一位挑担的农民聊起了生活,农民简朴地说道:“没什么要求,只要吃得饱。”万里感慨万分:“我们的农民要求多么简单,却连最基本的需求也无法得到满足。”然而,随着改革的推进,安徽的农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社会面貌也焕然一新。
参考资料:《万里在安徽》、《伟大的历程》
发布于:天津市股票正规配资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